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848节 (第6/7页)
言自语的方式做了‘禀报’,“按道理说,棉花需求很甚,江南商家年年都要远购,如何会留着这么近的村子不收呢?” 朱厚照心领神会,说,“既然碰见,不如去瞧瞧吧?要是没货便算了,万一有货也不虚此行,如何?” 这是问句,实际上就是命令了。 徐阶上前一步,说:“这位小哥,不妨前头带路。” 此人略微迟疑了一下,但还是迅速点头,“好的,那诸位便随我来。” 路上朱厚照就开始打听,“小哥,我们是北方来的,不了解南方的情形。敢问,如今一亩地能得棉花多少斤?” 明代时,也有斤的概念,一斤大约是后世的1.2斤左右。 此人回答,“贵客初来不知,我们这里地肥,每亩都可种棉花三千株,可得棉花350到500斤。” “竟有150斤的区别?” “这不算大,种地本就是靠天吃饭。” 朱厚照心中记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抵御风险能力差,好的时候很好,差的时候那是没有底线的。 “足够养活一家吗?” 他没有直接问多少钱一斤,因为他们这个身份,再笨的人也知道往高报价。 “若是一切顺利,则完全足够,甚至还有富余。”这个实诚汉子面色不错,不是那种忍饥挨饿的,大冷的天也穿着厚实衣裳,就让人放心很多。 王守仁解释了一句,“所谓顺利,主要是两条,一是风调雨顺、二是足价出货。缺了一个都不行。” “这位老爷是懂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