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17节 (第2/7页)
河畔的水磨坊皆被拆毁,缘何?有御史上谏道‘水轮堵塞泾河,使河舟不通,下游庄田灌溉不满’,朝廷专程颁了《通利渠册》,不得复设磨坊,以免渠水无常,有碍农时。” 在大庆朝,民以农桑为生,粮以漕运为通,不管是农耕还是水运,都与江河息息相关,朝廷岂会让区区一架“纺纱机具”影响到民生大事? 裴少淮没有直接说明缘由,但杨时月已经听明白了。 裴少淮将几幅画取下来,仔细卷好,系上细绳,边说道:“勤可通慧,思成于行,大庆百姓勤劳肯干,民间从来就不缺智慧与革新。” 他望向妻子,低声说出后一句,道:“学而不化,非学也,需要革新的是朝廷的观念。” 见杨时月听得认真,裴少淮狡黠笑笑,贴近妻子,又打趣道:“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娘子记得要替为夫保守秘密。” 杨时月嗤了丈夫一句,道:“官人少打趣我。” 她趁着裴少淮靠近,替他理了理衣襟,又低眸认真说道:“官人是做大事的人,妾身嫁对了。”官人平日里说话处事总是稳稳妥妥的,同床共枕后,才会慢慢发现他不止有学问才华,还有不拘的壮志。 杨时月从裴少淮手里接过图纸,言道:“我先叫人在郊外庄子河渠上试着建造一架,看看是否可行。” “嗯嗯,娘子的想法好,循序渐进。”裴少淮应道。 二人一同走出偏院,上了锁。 …… 从寒露到立冬时候,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 期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裴少淮的岳父杨大人这几年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