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24节 (第2/6页)
事而已,并无什么所谓的目的。” “连天都分黑夜白昼,何况是朝廷里。”裴珏饶有深意言道,又言,“裴给事中很幸运,天资聪慧又有恩师指教,年纪轻轻便习得银钱之法,谏言环环相扣……可这是不够的。” 裴珏往前两步,与裴少淮并肩相背,低声沉闷道:“不然,邹阁老岂会早早致仕,隐退江南?”在他看来,裴少淮不过是在走邹阁老的老路而已。 单单靠“明”,是不足以成事的。 言下之意是,他可以从“暗”里帮裴少淮。 裴少淮依旧不为所动,亦低声言语:“裴尚书当知晓,自你纵容家人阴损算计同宗长房起,熟视无睹,咱们之间就失了合作的前提,何苦费今日口舌?” 白发半头貌自衰,裴珏面目色沉,下颌到脖子上的烧痕却发白,愈加触目。 裴珏不否认,也不辩解。 若细论恩怨纠葛,此事可以论上数日。 又闻裴少淮继续道:“再者,裴尚书口中的‘帮’,是真帮,还是奉命行事,裴尚书心知肚明。”磨成了皇帝手里的一把刀,就没有了随心所欲可言。 裴少淮何必逐末弃本? 裴珏怔怔没有说话,按照他的脾性,他理应生怒离去,可他却怒不起来。 裴少淮送客道:“裴尚书请回罢,恕不远送。”深夜再黑,他自可秉烛照明。 对于二房,裴少淮只能做到不落井下石。 裴珏最后还是留下了一番话,他道:“各布政司牢牢把住海港、市舶司,若是不治布政司,朝廷发再多圣旨,也只是一纸空文,一场倭寇动乱就可打回原形。”又言,“朝中亲朋可以为你助力,与之相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