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8,崛起从敲微软竹杠开始_第六百八十一章 光刻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一章 光刻机 (第7/9页)

范——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而每一次制程前进,也会带来一次芯片性能性能的飞跃。这既是对芯片设计的要求,同时也是在要求光刻机必须领先设计环节一步,交付出相应规格的设备来。”

    李易文对此却产生了疑惑:“这些我都明白,可和你要造光刻机有什么关系呢?”

    陆逸明说:“造芯也好,造光刻机也好,关卡等级其实是指数级别增加的,上世纪90年代,光刻机的光源波长被卡死在193nm,成为了摆在全产业面前的一道难关。”

    “你知道的,凋刻东西,花样要精细,刀尖就得锋利,但是要如何把193nm的光波再“磨”细呢?现在全世界大半个半导体业界都参与进来,分两队人马跃跃欲试。”

    “康尼等岛国一系的半导体公司主张用在前代技术的基础上,采用157nm的f2激光,走稳健道路。而新生的euvllc联盟,则押注更激进的极紫外技术,用仅有十几纳米的极紫外光,刻十纳米以下的芯片制程。”

    说到这里,陆逸明语气稍顿,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但技术都已经走到这地步,不管哪一种方法,做起来其实都不容易。这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发展节点,更是新王和旧王彼此间的路线之争,同时也是我们唯一能够入局的机会。”

    最后,陆逸明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语气铿锵:“一旦岛国和欧美决出胜负,往后的二三十年里,就没有我们夏国什么事了。”

    李易文不是重生者,所以他“小富即安”,一切求稳。但是陆逸明知道,现在如果求稳,以后在半导体产业里,就只能跪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