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168节 (第4/5页)
不过,他的规劝也仅到此为止了,多余的话,并不敢说。 朱棣那还不知道,这位天官是在劝他,不要想着动士绅。 否则,士绅大概率会在基层cao作中,把朝廷想加给他们的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 到那时候,朝廷就会好心办坏事,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可搞钱,对于朱棣来说,那可是放在前头的大事! 《永乐大典》、迁都北京、开凿大运河,哪个不需要钱? 原本,朱棣搞钱的办法,跟历代君王没区别,苦一苦百姓。 不过朱棣现在却已经知道,有了不需要苦一苦百姓也能捞钱的办法。 所以,朱棣自信了。 以往面对文官们的阴阳怪气,朱棣是很难理直气壮地反驳回去的。 此时,朱棣却抚掌起来。 “好!” “蹇尚书说得好!”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朱棣笑呵呵地说道,“所以朕觉得,姜星火一定能提出不用百姓苦,又能给朝廷多收税的办法,看来蹇尚书也是这个意思!” 朱棣这就是装作听不懂了。 蹇义面色一变。 习惯性的规劝君王,那是文官们的传统。 反正拿百姓做由头,皇帝也说不出什么来。 本来就是这样嘛,皇帝要做事就得花钱,要花钱就得收税,要收税只能收农业税,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喽。 收士绅的钱,想都别想! 最后就成了皇帝对不起百姓。 文官的这个逻辑链,已经延续上千年了。 但是听朱棣这个话音,再联想一下姜星火之前那句“士绅一体纳粮”,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