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我在运河上做九品闸官_第36章 死无对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死无对证 (第2/4页)

    有几十艘落帆的浅水沙船靠在栈道上,漕船的桅杆上点着摇摇晃晃的风雨灯。

    灯光映照在河面上,星星斑斑,筛金簸银。

    船头上栈桥上,人影晃动,忽隐忽现。

    赵雄问过跟在身边的王海福,这里的每艘漕船的平均载重量为500石。

    这几十艘落地帆的浅水沙船是从徐州的广运仓开出来的,他们本来跟着大队是要开去通州,现在,李海死了没人命令他们。

    大掌柜一出面这一搅和,那帮在船上监督的兵头也乐得卖个人,就情喜滋滋上岸了,好几天都在青楼没出来了。

    现在韩庄闸福字码头剩下运其他货的几百多条浅水沙船,就要等待第二天最后一次开闸,通过韩庄闸进入微山湖。

    赵雄又想起了太监安德海的那队沙船,他算了一下,现在估计已经停靠在韩庄运河的七闸之一,顿庄闸码头。

    自从京杭大运河改线,越发的落寞,徐州过来台儿庄的沙船,皆由年久失修的河路,以人力挽拽而行。

    一百几十华里整整拽了十天还算快的,一旦枯水期行船慢得像蜗牛。

    现在人做过实验,正常来讲,漕船从南方载漕米至通州后,汛期空载返回淮安之际,需要航行64日。

    以2760里的路程除以64日航程,每天的平均航行距离为43里。

    这个速度相对装载漕米北上时的速度快60%。

    由此可知,是否装载货物,对漕船行驶速度的影响很大。

    但是实际上,大康朝限定漕运的期限,淮安至通州坝二千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