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212 王不见王(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2 王不见王(二合一) (第5/7页)

。”

    姜沛之所以如此紧张,就是仪仗迎接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

    当初县尊孟安维就马屁拍在马腿上,栽在了仪仗上面。现在前车之鉴的棺材板都还没有下葬,怎能不从中吸取点教训?

    大张旗鼓去迎接抚台吧,怕沈忆宸不高兴。低调行事吧,又怕得罪了抚台张骥,简直就是左右为难!

    凭心而论,如今的姜沛更偏向于沈忆宸。毕竟无论是于私的双饷实发,还是于公的赈灾济民,沈忆宸都做的无可挑剔,赢得了阳谷县上下官吏一致认同。

    但问题是佥都御史乃空降官员,治水完后拍拍屁股走人了。而抚台不知何年何月才会被调任,得罪他往后的日子就难过了。

    “按正常规格的仪仗迎接即可。”

    沈忆宸因赈灾之事对山东地界官员没好感,不过他也不想与之交恶。毕竟赈灾治水很多后续事宜,还需要地方官府的配合。

    以目前阳谷县的情况,不可能拿民脂民膏来超规格接待这群人,低规格接待等同于得罪人,所以按正常标准就好。

    “是,下官明白。”

    姜沛此时松了口气,他其实就没想过什么超规格接待的事情,就怕沈忆宸强硬降低标准节省支出,正常仪仗规格起码不用得罪人了。

    “姜县丞,你说抚台来阳谷县,是否跟孟县尊的书信有关系?”

    沈忆宸在科举的恩荣宴上,就体验过大明官场“王不见王”的潜规则。那时候内阁首辅杨溥,为了避嫌户部尚书王直,于是选择没有出席恩荣宴。

    按理来说,自己整肃史政的范围只包含山东布政司,并无权弹纠一省抚台。正常逻辑下,张骥是不可能来到阳谷县面见自己,想来想去只能跟孟安维书信有关系。

    “下官认为有很大可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