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085 国公的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85 国公的信。 (第3/6页)

没必要再走什么国子监的捷径。另外就是正统九年正好处于大比之年的节点,乡试还有大概三个月的时间。

    沈忆宸需要做出决断,自己是沉淀三年进修,还是选择仓促连考。

    有过数次科举考试经历后,现在的沈忆宸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菜鸟,害怕考取不中。

    以自己目前的记忆力跟学识水平,再加上文官学界累积的人脉关系,考上个举人应该难度不是很大。

    当然,这也可能是沈忆宸盲目自信,毕竟古代历史上天才少年乡试落榜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难保自己不在其中,成为下一个著名榜样。

    但是对于考进士名次,沈忆宸就心中没一点底了。

    因为进士名次,除了对于学识要求极高以外,各方面影响导致的变数也大。甚至殿试时候,皇帝看你顺不顺眼,都有可能改编取中名次。

    说穿了,除非你能厉害到秒天秒地,否则真的有些看脸。

    而且一、二、三甲取中名次,对于未来前途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勋戚、文官人脉,放在科举初级考试里面,可能会占据点小便宜。

    甚至在南京这种大地方,也可以显得背后有人一样。

    放在京师,那就完全不够看,利益集团也不会仅仅因为好感什么的,就出手相助,那才是纯粹的官场丛林法则。

    想要凭借自己实力快速出人头地,最低二甲进士出身,不能再低了。三甲同进士出身,大概率都是外派当地方官,这一辈子就等着三年考核一步步慢慢升,可以说提前看到人生结局是怎样的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