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张瓦片_第11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 (第1/3页)

    陶运昌知道谢立在帮他辩解,隐约听到“补课”,“进步”一类的字眼。让陶运昌回忆起昏暗人生中,最鲜亮有趣的高二时光。那时候奶奶还健在,他还是楼长,是学校的榜样人物,而谢立是刚转来的,没有规矩的,成绩一塌糊涂的小混混。

    陶运昌喉头发苦,在洗手间洗了脸,将嫉妒,悲哀都洗去。又从口袋里摸出了那个斑驳的小狗吊坠,握在掌心里摩挲着,看了又看。在吞下一片镇定药物后,便恢复了平日的漠然,重新向正与谢立谈着项目的周岳那桌走去。

    第78章 77.

    邻近桌前的拐角处,置有一个玻璃罩,罩子里放着三台古董胶卷机。陶运昌路过时停下看了一眼,周岳发现后便说,是上世纪俄国,日本以及德产的相机,他从欧洲带回的。

    陶运昌便驻足观察了一会儿,接着说出了一串型号和数字。周岳怔了怔,有些惊喜,问他,“对相机有研究?”

    陶运昌落座,眼神却飘很远道,“这三台相机的生产,正好贯穿了上世纪的战争与分裂。”

    周岳只对相机的性能比较了解,就问陶运昌相机背后的故事。陶运昌想了想说有点复杂。但他左手执起桌上的铅笔,问周岳可否在绘图纸上写画说明,周岳同意了。

    陶运昌便从相机制造的工厂说起,聊到当时的时局,从相机需要的技术延展到器械与军事背景。

    他把复杂的问题说得简单而生活化,还绘有简笔的辅助。让谢立这种对近代史兴趣不高的人都听到插嘴提问。待他将三台相机的命运串联,上世纪的风云变幻都在绘图纸上连接和浮现。

    周岳没想到,自己随便在欧洲小城古董店收的小机器,竟可以反映这样丰富的历史图景。他看了一会绘图纸,首次正眼看陶运昌说,“谢立说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