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83 (第3/4页)
是保持周边分裂成小块避免他们兼并坐大,而河蛮诸部赢弱显然不是南诏兵的对手,如果唐廷不干涉被那么河蛮诸部被兼并只是迟早的事,显然皮逻格发动战争违背了唐廷的对外国策。粗略看来唐朝应该出兵干涉,但朝里却出现分歧。 支持杨思勖率兵西出讨伐南诏的大臣的理由便是薛崇训提出的既定国策;反对者却认为现在已近五月间,离秋高马féi的季节只剩两三个月,军事行动所需的财力、物力应尽可能地用在“防秋”上,不宜对南诏用兵,最有利的办法反而是顺水推舟封皮逻格河蛮之地,命其在南方牵制吐蕃。 防秋是中原帝国最常见的军事动员,每到秋季游牧民族的马长了膘最利于战争,所以那个季节常常是战争多发时期,唐朝也不例外每年秋季都会下令边关各军加强戒备,防止游牧民族袭扰。(史上安史之luàn后的军阀割据,中央无力对付藩镇,也有大部分兵力用于防备吐蕃等游牧民族秋季袭扰的原因。) 现在要防备的最大敌人就是吐蕃,吐蕃一直垂涎河陇之地,无一刻能忍受那片水草féi美之地的yòu惑。除此之外北方许多游牧少民也可能会南下袭扰,虽然现在几乎所有的蛮夷都已臣服,但南下抢劫对喜欢游猎的部落来说是很平常的事,南下袭扰很难完全避免。 朝廷大臣在太平公主各执一词,分别引用以前的一些战例和典籍的理论来阐述自己的政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难以决断。 就在这时薛崇训站出来力排众议,他完全就没有那么多理由,主要古书读得少实在没法引经据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