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2 (第2/4页)
程清远心念数转,慎重地道:“为臣者,功过都该由君主评判。两广一案,景部堂、杨阁老及至整个内阁,失察之过是根本。至于二人辞官一事,臣委实觉着……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的其实是他应允了。皇帝对此再明白不过,笑一笑,道:“动辄就要撂挑子不干的朝臣,朕真不稀罕。只是,此二人的分量,先生身为次辅,再清楚不过。他们可以走,但若不防患于未然,朝廷定要风波不断。” 程清远站起身来,沉吟片刻,躬身道:“臣身为次辅,杨阁老有多少行差踏错之处,便等于臣有多少行差踏错之处。只是,贪墨案未了,臣唯有等候皇上降罪。在那之前,若有可能,愿为皇上分忧。”这是早就打过腹稿的话,此刻只需稍加调整。 皇帝笑了,“你尚在病中,不宜如常劳累。若真有心,便单独递折子进宫,能给朕拟出些章程的话,再好不过。” 程清远恭敬领旨。 当夜,继程清远、柳阁老被召见之后,黎兆先、唐栩先以及锦衣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先后进宫面圣。 . 程清远回到程府的时候,夜已深沉。 寒风刮在脸上,无形的刀子似的,让人脸颊生疼。 这夜色,怎么会这么黑?黑的让他心头压抑。 站在垂花门内,程清远抬眼望去。天色阴沉,不见一点星光。 程询的话,又一次应验了,并且是这样迅速地应验了。 病倒之前,父子二人连续几日夜间长谈,针对的都是当今帝王、权臣及两广诸事。 饶是如此,他仍旧对程询的断言半信半疑,直到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那年轻帝王的决绝、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