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6章 (第1/3页)
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好似竟没有一个王朝逃过了这句词。 有这样感受的不止一个朱元璋,咸阳宫中,嬴政同样在心里咂摸着这几句词。明朝皇帝姓朱,起朱楼说的,便是朱明王朝。 他瞅着念着,只觉这几句像极了《阿房宫赋》中所写,从“六王毕,四海一”的盛极,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大秦宫室轰然倒塌。只是《阿房宫赋》是怒,那《桃花扇》,就是悲恨绵绵了。 “此二文章,可为戒。” 他们唏嘘感叹心有戚戚,市井百姓也听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戏文,抹泪者有之,悲愤者有之,倒是还有细心之人记着开场的生旦离合,不无同情道: “国亡了,不知侯李二人最终如何。李香君出身风尘,竟有一身节义,铮铮骨气笑傲多少男儿,当真是为奇女子!” “节义之士,原在烟花,此等大义实在令人感佩。”一旁的人啧啧称赞,“这般女子,想来不亡于乱世,亦自殉于国节吧!” 商女亦知亡国恨,清姿傲骨不堕尘。 “啊……”另有一人听着不忍,“殉国?那这生旦岂不是不能团圆了?” 他没有太高深的想法,只觉若观戏文,总要看到大团圆的结局才好,不然心里多难受啊! “团圆又能如何?”先前说话的人跟着叹息,“国已破,家已亡,两人那些个风月感情,只怕再难开口了吧!” “好像也是哦……” 那人一想,语气也低落了下去。 讨论罢,一众围观人等感伤不已,只觉这戏文实在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孔尚任用戏曲这样俚俗的文形式承续起了前代文学严正的题旨,所不同的是他为反思,杜牧更多则是劝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