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 (第1/3页)
孔颖达眼光老辣地下结论,上首的李世民微微颔首,不过他有自己的疑惑:“这楚姑娘说的科学,又是何种学说?” 孔颖达也是一愣,殿中诸臣陷入沉思:“听其意,科学之要旨,似乎是一门求现实之真?统计学?” 有人从脑子里翻出久远的记忆。 “统筹计算之学,倒是可以求真,”李世民敲着椅背沉吟,“但它并不冠以科学之名,难道统计学只是科学中的一种?” 啊这……贞观群臣觉得有些头疼了,后世的学科当真是过于庞博了。 【回到苏轼的词,正如开头的“大江东去”杂以虚笔,“乱石穿空”以下三句同样是诗人的艺术创造,如此美景,难以一一言道,所以最后苏轼以一句“江山如画”进行总括。 眼前江山如此壮丽,天地钟灵的土地上又会孕育出多少人才呢?后面的“一时多少豪杰”顺势而出。结合诗词内容来看,这两句很明显是什么句?】 啊? 苏氏兄弟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什么句?” 【没错,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苏轼咂摸了一下:“江山如画总括前文之景,一时多少豪杰为下阕之周公瑾蓄力,此为承上启下,后人谓之过渡句,这也是他们阅读理解的一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苏学士饶有兴趣。 苏辙听完答案也笑了:“此番,该是作者亲自来做阅读理解了。” 【同时大家要注意,词的开篇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泛写的怀古;紧接着,由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进入具体地点,自然而然感慨“一时多少豪杰”,那么这里的“一时”便集中于三国时期,后面的“豪杰”,也是曹孙刘概而言之的。从“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