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31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0章 (第3/3页)

委屈,端的是让人啼笑皆非。

    伺候在旁边的王守澄瞧着听着,心中不由得一哂,面上却还是安抚道:

    “陛下息怒!陛下说得极是,这等狂徒危言耸听挑动人心,实在可恶!陛下犯不着为这样的人动怒。”

    宫廷之外,谏议大夫李渤,拾遗刘栖楚、张权舆,甚至任职浙西的李德裕等人都忧心不已,一方面觉得杜牧的文章极有见地,一方面又为衰颓混乱的国事担忧。

    另一边。

    李杜元白等人看完水镜的内容同样心中难受,文人之千古相同,他们只是觉得叹息,杜牧铺排得愈华丽,其中痛切就愈深。

    李白敛眉,素来潇洒的面容重又染上几分忧虑,苦笑道:“当日楚姑娘谈到子美诗文时曾言,沙鸥飘零于天地,大唐便也似一叶孤舟浮沉飘摇。当时听来只觉怅惘,此时再观,方知是如何触目惊心。”

    杜甫亦是长叹一声,神情殷忧又落寞:“如楚姑娘所说,自安史祸乱后,大唐当真再难有复兴之象了。”

    他看着水镜里的字眼,藩镇跋扈、异族入侵,君王不思求治,反是一意大兴土木、恣意享乐,朝中会是什么光景,百姓过的又是什么日子?长此以往又怎能不天下大乱?

    想到这里,年轻的杜甫恨恨地灌下一口酒。

    国事艰难,唉!

    【大家很容易发现,这两则材料其实就是本文的写作背景,尤其是杜牧本人的《上知己文章启》说得更是明白,他写这篇文章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实目的是劝谏,或者说当朝统治者,若大兴土木一意享乐,最后必然会招致秦亡的灾祸。

    这种手法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借古讽今,至于文中大量的铺张渲染,不过是杜牧“用典型事件增强艺术效果”的拿手好戏罢了,我们也非常熟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