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_第75章 主角被警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章 主角被警告 (第2/4页)

胀。

    他无精打采的,坐在办公室里。

    不知道是那个拍马屁的家伙。

    在范大福的办公室桌子上摆放一个青瓷花瓶和一个唐三彩。

    在范大福脑海中忽然出现一段历史资料。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

    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瓷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

    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器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

    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时期。

    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开始有青釉瓷器。

    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