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五) (第7/9页)

 这段话里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出自《周易》“恒”篇里的句子,孔子是直接引用《周易》里的句子用于说理,但孔子引用这句话时,并没有点明出处,不像引用《书》里的句子而称“《书》云:‘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学而》)。但《论语》一书里多有孔子对《诗》评论的话,而少有引用《诗》来说理,也只有一处引用《诗》里的诗句用于说理。《论语·子罕》:“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无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无臧?’”

    这里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引用《诗··邶风·雄雉》一诗里的诗句。但孔子引用时同样是不说出处,而不是说《诗》云。而在《论语·学而》出现子贡引用《诗》里的诗句用于说理,孔子认为可以和弟子子贡讨论《诗》了。

    如“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在《论语》一书里也是唯一一例是孔子引用《诗》里的诗句用于说理,同引用《周易》里的句子说理那样,同样也没有点名引用句子的出处。但通过《论语》一书里发现孔子对《诗》有过不少的论述。《论语》里记孔子论《诗》有过多次。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如:“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