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三十二) (第6/6页)
的利益,而且还要涉及到皇帝的专权问题。这就要建立一整套与政治有关的制度,若皇帝专权问题不加以约束,什么“考功课吏法”都是纸上谈兵,还会加快一层层的腐败,最终改革是向死胡洞。 要想在家天下的体制上进行“考功课吏法”本身是行不通的。而事实上京房提出的方案还没有进行实验,自己就被套死在自己提出的主张上,即提出的政治改革措施还没有开展,就身先死去,改革也随之被扼杀。这在《汉书》京房传里有述。在“《周易》性质说”里已涉及到京房的事迹,并讲述过京房所上“封事”陈述自己的主张,已是心知肚明的知道自己的死期不远了。但不是通过所造的八卦纳甲筮术知道自己的凶险,而是看到的现实政治上的险恶预知到自己的凶险。所以京房是死于提出的政治改革的主张。京房是历史上提出考官僚制的第一人。虽然没有形成具体内容方案,但京房已看到帝国的危机与官僚制有关,这是京房又一项的伟大之处。 京房的死是悲壮的,是可钦、可敬的。京房的悲剧性正是后封建黑暗帝制下文人的缩影。在中国帝王专制史上,京房是提出吏治改革的第一人。可叹的是帝王时代里不需要政治改革,帝王的想法,就是王法。帝王的命令,就是天下人遵守的法令。所以京房的“考功课吏法”并没有在帝王时代的二千多年里所传承或有所影响,倒是京房的八卦纳甲筮术对中国人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京房的筮术也许想在家天下的体制里,寻求一个框正王道的一个有效途径。从京房留下来的灾异占,可以看到其目的很明确。是想以“术”匡正王朝里的政治,以此约束皇帝的行为(这就是被后人认为京房携术干政的说法)。???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