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三) (第2/3页)

如“平方的故事”(棋格上方米粒的故事)。“甲子符号”与“六十四画符号”在早期的功能上应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记事符号,还没有演变成卜筮算命上的符号工具。先民发明的数字是一种记事符号工具,而发明“六十四画符号”者,或受数字的启发,并借用数字里的一单一双两数字而推演出“六十四画符号”来,其目的还是作为记事符号工具。把这套符号变成“八卦”符号,作为卜筮工具使用,是很晚的事情,即战国时期里的事情。“六十四画符号”早期只是一种数序的功能,无疑《周易》作者用此符号,正是作为六十四篇文章的排序功用。前面我们已涉及到《周易》成书之前这套符号在一些器物上并与“刻辞”同时出现,通过对“刻辞”的分析两者并不是卜筮与筮符号的关系,只是一种特殊符号与许愿辞的关系。即根本不能证明这套符号在《周易》成书之前已是卜筮(算卦)的符号工具了。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我们不否认“六十四画符号”初始形成时是受数字数序的启发,并借用数字里的两个单双数字,排演出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我们从考古上所发现的商代以西周早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里看到的就是这种单双两个数字(即“十”与“∧”)的组合,而到西周中后期已经变成单双划(即“—”与“八”)这种基础符号的组合,而根本不能认为是数字组合。把这套符号里的单双划赋予阴阳属性,则更是很晚的事情,即今本《周易》定型以后的事情。这套符号也只能以单双两种数字“符号”(无论商朝与西周早期用“十”与“∧”或是西周中后期用“—”与“八”)为基础符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