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九) (第2/4页)

右4)八六七六八八(右6)八七六八六七”的数字组合。当然对这些“数字组合”,并不称“数字符号”,而认为是“数字卦”,即认为已是算卦的工具了。

    对扶风齐家村H90卜骨的摹本中的三个“刻符”来看,这三个“刻符”虽然都是“六联体”的组合,不过这“六联体”里且无论是六个“符号”组合,还是六个“数字”组合。我们确实能够看出这“六联体”为一组的“符号”里却不是以两个“基础”符号所组合。如(右2)里出现的是“+”、“八”、“?”(?即甲骨文数字“五”,横着的写法)、“∧”这四种不同的“符号”组合。而其它两组则是“八∧+∧八八”,“八+∧八∧+”的组合,这两组虽然可以看作是有两个基础“符号”组合,但这两组里出现的“八”与“∧”,应是没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考古上发现的属西周以前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以“六联体”为一组的“刻符”,是否是有数字组合而成,我们应综合的、总体的去分析和看待。我们以上从《楚竹书周易研究》“第三章考古易的发现”中所收录的出土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为一组的“刻符”来看,这些为“六联体”的“刻符”最早的标本时间是商朝晚期。所属商朝晚期的“刻符”,有引用资料(一)、(二)、(三)。这三个“刻符”是刻写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即龟甲、骨头、磨石这三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