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_第二〇八章 院试本就没那么简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〇八章 院试本就没那么简单 (第2/6页)

题上。

    这题目。其实无论从“学而时习之”还是从“有匪君子”来论述都是可以的,区别是问题的关键究竟在哪儿,这涉及到出题人的心理。

    若出题人认为当一个有文采的君子,前者“学而时习之”比后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重要,你侧重后者就是审错题了,在十取一的考试中,等于落榜。同样的道理,要是出题人认为后者比前者重要,你侧重前者,同样会被刷下去。

    从字面上。很容易认为,既然出题人说的是“学而时习之,有匪君子”,那就一定是学而时习之更重要。

    可沈溪却要从出题人高明城身上来考虑,到底他觉得哪点更重要呢?

    沈溪在考府试之前,特别了解过主考官的喜好,就好像当初研究叶名溯一样。

    这高明城,早年属于那种落魄书生,直到三十岁考过秀才并接连中举。为主考官赏识方踏上仕途。

    陈年旧事,沈溪没法调查得更清楚,但他仔细考虑了一下,这高明城根本不是个“学而时习之”的人。因为他在做官前是没机会“实践”的,反倒是高明城曾多次对人讲述自己少时的辛苦,如何帮人写书信以及写春联养妻活儿。

    或者正是这段惨痛的经历,才令他拼命巴结权贵。不断获得升职的机会。否则,一个举人凭何官居四品的一府知府?

    沈溪在想明白这点后,思路马上开阔了。

    这就好像范进中举。你问他到底是学习后多实践重要,还是要经受得住生活的磨砺更重要,他一定选择后者。

    沈溪找到侧重点,马上就开始起草文章。既然这题目中有“学而时习之”,那就不能不提,但也不能作为侧重,在文章中稍提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