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 (第2/6页)
”看得太不值钱了。 反倒是心学,崇尚的是回归本我,倒有种道家清静无为的风格,讲求心境自然。更容易让沈溪接受。 苏葵见众人附和,不由满意地点头道:“尔等有何意见,只管说来。” 众学子一想,机会来了,能不能进补廪生、增生就看这一回了!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开始发表长篇见解,以显示他多有学问。 “学生以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至知……” 旁人听着前一个侃侃而谈,心里就开始犯起了嘀咕,有你的,我要说的话你先给说了,那我接下来说什么? 《四书》《五经》里议论“格物”内容本来就不多,在一个坐而论道等于是为圣人立言的时代,必须要拿圣人的话来作为议论的中心思想。这就好像作八股文一样,不能以圣贤之言来破题,那文章等于是开篇即废。 沈溪坐在那儿很淡定,有这么多人抢着说话,根本就没他插嘴的机会。此时在场之人都在心中编排一会儿的说辞,但道理不过就那么多,无非是从《四书》《五经》中得来的启发,又或者是从其他典籍中所知,谁也不敢在苏葵这样的提学官面前信口开河,更没人敢为自己立言。 在第一个人起来发表见解时。苏葵还欣然点头,但在他听到接下来几个秀才说的道理几乎完全相同,一点儿新意都没有,完全是照本宣科时。他的神色就不太好看了。当第五个人说完,第六个争着想站起来发表见解时,被苏葵打断。 苏葵道:“格者,为至,为尽;不尽则无以致知。此处有案桌一方,尔等可尽格一番。明其至理。” 一句话,让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