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良言难劝该死鬼 (第3/5页)
知府魏厚生正在宴请这些士子。 杜康酒干净的卖相和凌冽的口感,赢得了众多士子的一致赞扬。 可是,当他们听到为杜康题诗的人是杨明之时,众人的脸上不禁浮现诧异。 大兴国的学制大抵是由县学升府学,府学登太学的三级结构。 相当于现代的小学、中学和大学。 私塾或是县学就读的叫童生。 童生过了院试晋升秀才,就可以进入府学读书。 若能过了乡试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太学深造。 所以这帮平江籍的太学生,都曾经是平江府学的学生。 杨明不同,他十八岁那年才过的院试取得了秀才资格。 可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在平江府学旁听多年了。 走后门这事,有王怀信在场,众士子不好明说。 可要说起杨明那厮的才学,他们就忍不住想批判了。 “恕学生冒昧了,杨明连四书五经都未曾通读,怎么能写得出如此佳句?” “何止是四书五经,他连千字文都背不下来,肯定不是他写的。” 王怀信怫然不悦道:“老夫亲眼看着他写的,还能有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杨明以前是不成器,可家道中落后,发愤图强,也为时未晚。” 几个士子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王学正定是被杨明哄骗了,依学生之见,这诗绝无可能出自杨明之手。” “正是如此,他出身富贵,哪知人间疾苦,又怎么写得出这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