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青青_分卷阅读21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6 (第3/4页)

员家眷阖家逃离”的副标题。于是城里上至富商大贾,下至平头百姓,都坚定了亡国的猜想——国可亡,自己却是不能亡的,值此之际,自是要追随一干太太小姐的步伐,要走一走,跑一跑的了。固然,亡国二字,实在不太动听,可是既然连居高位者都开始瞭望退路,那么他们这些麻雀和蝼蚁,自是更要未雨绸缪,望风而遁的了。好在国土够广,幅员堪辽,一路往西、往内地、往山里去就是了。大家挤一挤,就能腾出点儿地方,勒一勒裤腰带,就能省出点儿糙米——有地立锥,有米充饥,苟活便告成立。其实也没差太多,因为在东边的日子,好像不比苟活高明到哪儿去。

    于是从八月伊始,在南京西、南、北三面城门务工的清道夫,每日一出街,都能瞧见或驴车或马车或小汽车驮载的行李和它们的主人,又是焦虑又是舒气又是得意地经由各个城门,离开南京,前往安徽或两湖地区。清道夫们也就是看着,迁离也是种身份的标志——他们自己就是走不成的人,注定要留守着见证战火的逼近。富户大宅,渐渐地空出来,一间间雕金镶玉的屋宇,一夜之间,就成了无人的废宅。街上的店铺,一家接一家地关闭,几日不到,铺板上就落了层薄灰。过年时才挂出的簇新的红灯笼,如今干瘪瘪地悬在梁上,风一过,发出噗噗的闷响。

    柳随风也在酝酿着离开。

    新婚数月就迁离婚宅,迁离这座寄托了自己多年梦想的屋子,说不丧气是不可能的。屋外的美人蕉,还在明艳艳地招摇;高树上的夏蝉,还在无知无觉地长鸣;暖房侧面的栏杆,还是柳五亲自上的油漆,这会儿鼻子凑上去,还能闻见淡淡的漆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