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回 徐翔理 (第3/5页)
制,比一般的烽燧戍堡要建的高大坚固。 这戍堡堡墙高逾两丈,墙壁格外夯实,里墙和外壁皆由巨大的砂岩板块垒筑而成,而墙体中夹杂着红柳枝和芦苇。 高逾四丈的烽火台,杵在暗沉沉的夜色里,顶端与深幽的天幕融在一处,显得朦胧而高远。 从外头看着,这戍堡并不十分大,可走到里头,却发现竟是别有洞天,足有三重之多。 韩长暮默默点头,这戍堡建的坚固,地仓也建筑的齐备,若提前做了准备,排兵布阵得当,对上突厥人,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走到戍堡深处,眼前豁然开朗,书案胡床俱全,两侧破旧的架子上,摆满了书卷竹简。 韩长暮打眼一看,这些书卷竹简虽然破旧,看着有些年头了,但却打理的干净整齐,一看就是极为爱惜的。 书案后头端坐着个男子,看着跟常乐县丞年岁相差不大,都是三十五六岁的模样,正是第五烽的戍官徐翔理。 徐翔理拿着那封信,抬眼打量了一番韩长暮,言语中颇有几分不屑:“你就是韩王府的长史,韩久朝?” 话虽然说的客气,但言语间很是轻视。 一个王府里的长史,在徐翔理这种行伍之人眼中,说的好听些是王府的属官,说的难听些就是王府里的家奴,算不得朝臣,自然也不会用正眼相待。 韩长暮神情平静,既没有被人轻视后的恼羞成怒,也没有刻意的恶意满满,只是淡然挑眉:“正是在下,你就是第五烽的戍官徐翔理吧。” 徐翔理微微颔首:“正是在下,韩长史路证文书俱全,在驿站歇息一晚,明日就可以平安离开了,似乎没有必要拿着谭渊的这封信前来见我。” 韩长暮笑了笑:“我来见徐戍官,自然有相见的理由。” 徐翔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