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4章 (第1/3页)
随即又话音一转道:“内史大人确实开了个坏头。”导致现在不显的学派也都搞起换皮出头的cao作,弄得一些知名学者……尤其是儒法黄老的山头收徒跟查细作似的,生怕自己成了荀子第二,教出个给法家添砖加瓦的韩非不够,再来个给秦国出谋划策的李斯。 “孤知逐利而无德行者善以虚像惑君。”刘瑞盯着汲黯的面孔缓缓说道:“但是一些无欲而无外界鞭策者又如何跟上不断改变的君王?” 汲黯微微一愣,随即想起好几年前的辕黄之论,以及在初次科举里大获全胜的儒家,忍不住深思起来。 诚然,儒家在历史上确实是有不断作死,在君王的底线上反复横跳的伟大记载。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此作死的学派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在愈发壮大的同时培养出法墨农等其它学派……真可谓是生命力顽强且不断进取的典范。 “孤可拉一时的偏架,但是后世之人可如孤这般善解人意?”刘瑞不希望黄老家衰退下去,至少不能像历史上那样被儒家碾得粉碎。 董仲舒借公羊派的大一统思想与仁义思想,君臣的伦理观让儒家在学坛上杀到了最后,从而铸就了千年难撼的地位与取代周礼的天命观。 然而这种一家独大的学派也将专制集权与固定的思维模式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使得国内再无百家争鸣的兴盛,而国外却在造纸术的传入后迎来了启蒙运动。 讽刺吗? 明明东方比西方更早一步推翻神权,但却以另一种方式把自己封闭起来。 而在达到一家独大的目的后,儒家便无战国时的进取之意,而是像刘瑞搞出科举前的黄老家那样躺在先人的功绩上拉出一推糟粕。 战国时的先贤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