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_第13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第2/3页)

生眼里就是个独来独往的异类,每日除了听课和请教胡毋生问题,就是去其他学派的门口蹭课,瞧瞧他们有何高见。

    儒家作为当下人数最多的学派虽然有鲁儒这样的原教旨主义者,但也不乏公羊派,谷梁派,韩诗派等融合他家之说的进步门派。

    纵观儒家的发展史,从荀子批子张、子夏、子游为三派贱儒,到正史上的汉武帝尊公羊而厌谷梁,再到好儒的汉元帝与汉武帝反其道而行之——无不印证了儒家的话语权交替其实紧跟着中原政坛的权柄交替。

    不知晋国无以解春秋。

    不解儒家无以知百家。

    作为舒县人,文党虽是主攻《春秋》,但却没像公羊派或谷梁派那样从小接受系统的学习,而是在家里一知半解地读着,成年后借淮南王广结英才的便利去蹭大儒大法乃至黄老学的公开课。

    因为诸子百家里的小家都已并入法家和黄老家,所以在淮南王举办的公开课上,文党听得很杂,同时觉得儒家里的很多门派与法家,黄老家,乃至最不对头的墨农两家在思想上都有相似之处。而在来到长安后,很多学派的山头都借科举盛世开门授课,不问出身。是以出现了不少学生上午听完老师的课,下午就去对立的学派听课的盛景。

    这也算是科举带来的奇妙效果之一吧!

    “力不足者而中道而废矣,溺往事者而无以继矣。”瞧着一些在历史上风光无限,如今却是大家陪衬的小家们,文党不禁感慨道:“也不知几十年或几百年后,这些学派里有几个能屹立不倒。”

    思及春秋里被一分为三的晋国,入主中原的秦楚蛮夷,文党便由衷地体会到自身的渺小,同时也觉得能不能当官,能不能飞黄腾达已经不重要了。

    而与之形成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