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第2/4页)
员们也在读书人里宣传此事。 不仅有晁错在背后推波助澜,甚至因辕黄之争而与儒家结下梁子的黄老学者们也在后面帮帮场子,说什么也要把逐渐兴起的儒家势力给拉下去。 而在江淮与关东一带,与关中不大对付的吴王刘濞和淮南王刘安嘴上说着太子刘瑞狂妄无礼,不似吾等善待文人。可私底下对儒家,尤其是鲁儒过分宣扬《周礼》的优越性嗤之以鼻,甚至产生要不要重用儒家的困惑。 毕竟他们都姓刘,就算是取代大宗,也不可能废除《汉律》,顶多是像吕后和先帝那样在上面删删减减。 至于用《周礼》取代《汉律》……别开玩笑了,对于一个政权而言,军权财权和对司法的解释权是绝不能丢的。甚至说得更直白点,司法就是一个王朝的天命体系。 周公旦制《周礼》以对殷商的鬼神之说,而始皇定《秦律》也是为了将六国的官方痕迹一一铲除。 刘瑞问“尔等忠得是刘姓汉室还是东周遗王”虽然是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搁在习惯性多想的藩王耳里并不夸张,甚至让其过度联想。 回忆一下六国贵族的所作所为。 再回忆一下高祖跟鲁儒的爱恨情仇。 嘶……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儒家忠的从来不是汉室或者六国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东周王室? 否则没法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