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只为带领华夏重返巅峰!_第50章 光刻机事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章 光刻机事件 (第2/4页)

学、精密仪器、机械、自动化、软件、图像识别领域顶尖技术的产物。

    我们在很多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就单凭我们几个真的是太难了。

    目前来讲世界主流的光刻机的基本结构最关键的部件只有三个:光源发射器、用来调整光路和聚焦的光学镜头,以及放置硅晶圆的曝光台。

    第一个是光源,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光源,也就是极紫外光,它的波长只有13.5纳米,是可见光波长的几十分之一。

    但是,极紫外光源很难制造。

    我们中科院其实研究这个光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无法突破。

    第二个是光学镜头,高度精密的光学镜头是光刻机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何兰、倭国、泡菜国,都是生产光学镜头的佼佼者。

    在这方面我们差距实在太大,一直都是依靠进口的,但是现在以星条旗国为首的几个国家从中作梗,我们的研究已陷入停滞。

    我举个例子,比如:何兰的asml自己不生产镜头,但是德意志的卡尔蔡司会专门为他们提供镜头。

    这种镜头有多精密呢?如果把镜头放大到一个地球那么大,它上面只允许有一根头发丝那样的凸起。

    第三个是对准,我们现在所要研制的芯片不是一次曝光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须更换不同的掩膜,进行多次曝光。

    芯片的每个元器件之间只允许有几纳米的间隔。

    这就意味着,掩膜和硅晶圆每次对准的误差,也必须控制在纳米级别。曝光完一个区域之后,放置硅晶圆的曝光台必须快速移动,接着曝光下一个区域。

    要在快速移动中实现纳米级的对准,这个难度就相当于,你要从眨眼之间,端着一盘菜从北平故宫冲到魔都外滩,同时还要恰好踩到预定的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