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_第二十四章 忠家带来的虾夷消息(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忠家带来的虾夷消息(中) (第7/8页)

是什么。

    因此他向秀家确认难道:“这一点殿下放心,我已经与他们说好了,番薯只在胆振国种植,那边是山区,本来种植小麦就有些力有不逮,种植番薯正好合适。

    同时我也下令密切监视试种田的情况,种植番薯的田地远离其他作物的田地,防止出现病虫害扩散的情况。

    而且虾夷的红薯也是一年一种的,每年秋收之后便开始大范围的翻犁,让地底的害虫卵彻底冻死。

    只是这样一来种植红薯所需要付出的照顾实在太多了,一年还被严格限制1种它产量的优势这样一来就和土豆没有太大的优势了,民众种植的意愿不高。”

    秀家听闻无奈的点了点头,他知道宇喜多忠家说的都是实话,老百姓是最老实的,红薯的优势就是简单易料理,种植后年产量大,后世在东北可以两熟,在南方可以三熟。

    但是易料理是对红薯种植实话说的,在种植前后对于土地的处理却是比土豆难太多了。

    关键是受限于缺乏杀虫剂,秀家只能让人一遍遍的将土地进行翻犁,并在上面烧桔梗的方式进行杀虫和补充肥力,只是这样一来耗了这么大功夫一年种出来的红薯与土豆差不多,自然每人愿意去种了。

    后世明清时候,红薯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粮食,其一是因为人口大爆炸,民众需要这一种能填饱肚子、产量大的粮食。

    其二就是当时的民众不知道红薯的毛病,因饥饿种红薯之后的地来年只能种红薯,这就使得红薯存量地不减,额外有新的饥民加入种红薯的大军中,使得这一作物在清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然而自然界能量永远是守恒的,种植红薯和土豆会带走土地中大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