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壬辰倭乱(22)第二次平壤之战(下)(5K) (第2/9页)
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的数量还是太少,只能作为威吓火力存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击垮10米宽的平壤城墙,想要拿下平壤城最终还是要靠人力来完成。 随着擂擂战鼓声在西南北三面敲墙,混杂着人们的激喊声,明军排着整齐的队列开始向平壤发动进攻。 排在最前面的是身着厚重棉甲的明军精锐,身上的甲胃从肩膀一直垂到足边; 甲士们的双臂套的是铁质的环臂甲,腿部还有体制的护膝和硬皮做成的胫甲; 头戴着钢制的头盔,头盔的棉甲下摆也镶这铁片,将人的整个脖子保护柱,远远的往去好似一片机器人一样。 这是李如松特意的安排,就是为了递减日军铁炮的杀伤。 作为等先的第一批军士,人手拿着一面铁质的圆盾,大部分人手中拿着明制式的腰刀,也有人握着手斧、单手锤等武器。 也有的前军排成纵队扛着长梯,举着盾牌跟着大部队向前。 后面是身穿红色战袄,仅有上半身用铆钉镶嵌着铁铁片的明军远程步兵,他们推着虎蹲炮、灭虏炮等火炮到射击距离之后便开始对着平壤城cao炮。 由于佛郎机和无敌大将军炮射程太近,处于平壤城日军铁炮射击距离之内,因此依旧在后面待命。 在跑兵身后的是手持三眼铳和弓箭的明军远程步兵,而在主战场的普通门这一侧,还有神机营2000兵持抬枪鸟铳助阵。 2.5米长的抬枪类似西班牙大火绳枪,需要假设在专门的支架上射击,还要配合着才能清理枪膛,因此一个抬枪组是2~3个人。 尽管使用抬枪有些耗时耗力,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