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8 (第3/4页)
履行着盟约。 正是在此之后, 两国往来增加, 于是有了比较完整、规范的外交礼仪。相互之间比较常设的使节是正旦使和生辰使,前者贺元旦,后者贺皇帝生辰。 因为两国相邻,辽国又战斗力爆表, 所以他们在大宋的待遇比较高,来了后有御筵吃,其他国家则由枢密院安排。 而各个国家在长途跋涉之后,进入大宋领域时, 朝廷会派接伴使, 一路上陪同他们来到汴京, 保证路上不会出现各种事故。入京之后,又有馆伴使,陪同在汴京内的行程。 这些陪伴的人都是枢密院礼房或者鸿胪寺的官员,他们全程陪着从元旦前几日到京起至初五左右辞行,那时还会有送伴使接班,把他们送出国界,总之要保证整个过程的严谨,不能出差错。 既然要搞接待,外语肯定不能差,这两个部门都要求官员学习外语的,据说最牛叉的能掌握五六门语言。 当初郑凌就是被逼着学契丹语,差点疯掉。 现在鸿胪寺缺人,忙得很,但是他们也知道郑凌基本上是图画院的人了,怕使唤多了他直接装死,于是把他派去和开封府对接宴会菜品事宜。 这接待使节的宴席,菜品都是要各部门都确认的。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十二月底各国使节就会陆续抵达,时间其实并不多了,而大家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前段时间检查出了一些驿馆有些地方需要修缮,现在正在安排工匠,专人督工修缮。 这驿馆其实每年都会集体检查两次,但是架不住意外嘛。 郑凌那边,他在开封府有个熟人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了,和郑家关系比较近一点的,还知道那其实是他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