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6章 (第3/3页)
。这种射程只有200米的粗陋东东,是二战时本子专门用来欺负缺乏机枪和火炮的rou丝中国部队的。 然后在太平洋岛屿遇到美军后,本子顿时明白了rou丝的真正含义——被召唤来的舰炮和陆炮随时洗地的本子,再也没有用上射程只有200米的掷弹筒。 第351节 开港(十七) 掷弹筒这玩意吧,说白了就是贫民版迫击炮。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射程:迫击炮是滑膛,射程能达到800米以上。而掷弹筒是有膛线的,精确射程只有200米,再远的话弹药就飘了。 有自行车的人很容易就能理解掷弹筒的构造,因为便携打气筒和掷弹筒的外表几乎一模一样。 外表一样,功能可就不一样了。掷弹筒前半截的圆筒用来装药,后半截的螺杆则是用来调节筒长的。因为发射的弹药很杂,连手榴弹都有,所以掷弹筒不能通过调节弹药来改变射程。 这时候就只能通过调整螺杆来改变发射筒的长短:发射筒变长,打得远,变短,打得近。 总之,这种重量只有5斤的简易迫击炮,或者说原始枪榴弹,是一种非常简陋的便携武器;士兵要想用它打中目标,必须“手感”非常熟练才可以。 好在今天来得都是专业人士:陆军为了这款来之不易的高科技面杀伤武器,也是专门组织了人员培训的。这一次之所以派来5个小组之多,就是为了实战检测。 于是在吴班长指挥下,5个小组迅速发射了第一轮催泪弹。 和迫击炮那种带尾翼,依靠滑落击发底火的标准炮弹不一样。短小,口径只有50毫米的掷弹筒使用的弹药同样很粗陋。 这种古今结合的圆柱形催泪弹是某势力独有的,其上充斥着nongnong的窑区简约风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