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红顶商人 (第2/4页)
的年利率三成六,也就是年息36%,月息3%。 这放到后世已经算得上妥妥的高利贷,对于银行而言更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原因也很简单,银行之间也在内卷,他们的商贷规模放大以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商贷利率自然会随之下跌不少。 赵志下意识点了点头,因为赵家的生意里同样涉及放贷,他对这一块并不陌生,只是有些担忧道:“只是利率太低,怕是无利可图。” 在赵志看来,这世间做生意总是图一个利字,像自家大侄儿的这种想法,已经属于拿钱出来做善事了。 原因很简单,这年头的坏账比例非常高,一旦借债人还不上钱,那债主就得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这也是为何利率奇高的一个原因,只有让更多的借贷人背上高利,才能覆盖那些坏账带来的损失。 与之相对的则是同时期的西方,利息普遍要比东方更低,像12世纪到14世纪的意大利,借款年利率便普遍在20%以下,而到了18世纪后,大部分欧洲国家银行的年利率就已经降低到了6%,像18世纪的波兰就规定年利率超过8%属于高利贷。 在赵源看来,东西方利率的巨大差距,背后反映的逻辑就是风险控制的缺位,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方更多偏向于抵押贷款,而东方偏向于熟人关系的信用贷款,后者在偿还能力缺失下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相对而言,当铺则更多充当了抵押贷款的角色,但是当铺本身不具备银行的金融属性,同时当铺属于典当行业,抵押物放贷的比例相对较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