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章 发钞权 (第4/4页)
扩大,自身信誉度的提高,也使得交子具备更加广泛的使用范围,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出现了流通性。 问题是,实体天然金银铜货币,本身会受到原料的限制,并不能想制造多少就制造多少,可是纸币却不一样,它本身不具备稀缺性,只要发钞行乐意,它想制造多少就制造多少。 于是,华夏历史上出现的几种纸钞,比如交子,比如大明宝钞,最终都走向了信用破产,沦为了废纸。 人们在吸取了教训之后,开始只相信有限流通的纸钞——也就是后来由各个钱庄出具的庄票以及后来的银票,因为它们并不是朝廷所控制,且具备严格的兑付条件,从根本上限制了大肆发行的空间。 而西方早期的纸钞便与银票极为相似,它本身不具备流通性,而只是一种存款票据,且发行方都是金匠铺,不具备法律效应,单纯依靠金匠铺本身的信用机制来维系。 直到十七世纪下半叶,这些金匠铺便逐渐发展成了专门的银行,也就具备了专职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存款票据以及开设支票账户的金融服务机构,而后也出现了放贷业务和吸取存款的业务。 事情演变在这个时候,发钞权其实已经不是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可是被掌握在这些主要的私有制的股份银行手里,他们发行的纸币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反过来通过这些货币来影响政府的决策权。 像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美联储、德意志银行和法兰西银行等央行,其实都是拥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私有银行,他们便是通过发钞权来逐渐控制经济的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