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62节 (第3/5页)
做一个跟做一万个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没有需求, 就没有购买, 就无法产生集中化效应。 安夏先找了几个生产计算机元器件的工厂, 询问不同的生产数量, 能拿到的价格是多少。 一个工厂的销售经理摇头:“一百万个cpu?太多了, 计算机升级更新这么快,还没等卖出去, 说不定386就已经升到686了。” “卖出去不就行了。”安夏的话,让销售经理觉得此人一定是在白日做梦。 谁不知道要卖出去啊, 怎么卖啊?! 电脑里最贵的几个元器件:cp u、硬盘、主板、内存、显卡……安夏都打听了一遍。 得出一个数据,如果想要运行起最简单的电脑程序,再怎么压低利润,也要上千块。 对于现在平均工资两百块的家庭来说, 负担相当沉重。 而且, 学生真的需要那么高端的功能吗?并不需要。 安夏看着每一个元器件的报价, 觉得有些东西没什么必要。 她记得在网上看过品牌机与兼容机之争。 其中有一点就是:品牌机的很多配置很奇葩。 很多品牌机的消费者什么都不懂, 只知道看各个硬件的数据。 cpu是最快的,好! 主板是最强的,好! 显卡内存的数字最大,好! 至于是不是需要,他们一无所知。 那时国人对电脑是不是好的定义,跟土豪沙特一样:大就是好! 其实这反倒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她问自家的工程师们:“最低可以让简单程序跑起来的话,有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