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 能看懂吗 (第3/6页)
没用的。 但就是这种没用,让陈春先的研究价值大大提高了,因为超前啊。 不过,还是比不上霍金的黑洞研究,那东西至少1500年内没用。 杨锐正在准备的功能基因组相比以前,那是相当的理论和学术了,功能基因组至少20年内没啥实际用途,事实上,如果以80年代的眼光来看,功能基因组50年内都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而之所以这么快就找到了用途,其实是因为投入超乎想象。 美国大牛汤姆斯86年提出了基因组学,诺贝尔得主杜尔贝克当年又在科学杂志撰文称,应该从整体上研究和分析人体基因组,于是,美国人在87年投入了1。6亿美元,到90年启动人体基因组计划,经费飙升至30亿美元,接着是英法德日中的陆续参与,光是超级计算机就花了不知多少钱。**于公益项目之外的塞雷拉基因公司,甚至为此专门购买了当时世界第三大的超级计算机。 杜尔贝尔劝说开展人体基因组计划的说辞,是攻克癌症。而为了攻克癌症,人类愿意拿出的经费,远超生物学家的想象。 事实上,自90年代以后的抗癌药品,大都是就基因层面来开展研究的,人体基因组计划,也因此获得了部分回报。 但在此之前,谁都无法料到这样的结果。 即使是汤姆斯和杜尔贝克也无法先知先觉。 杨锐可以。 顺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下去,自然而然的就是基因组学和人体基因组计划。 这就是又得名又得利的节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