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九章 再选人 (第3/6页)
西亚的二流实验室,南非的二流实验室,挪威的三流实验室,英国的三流实验室,美国的四流实验室……都比它强。 没有超卓的硬件条件,或许可以用超卓的软件条件来弥补,但就80年代的中国来说,能不用落后时代20年的课本教课就不错了,能以智力取代先进仪器的研究者,也就是有数的那么几个人,这其中,自然是不包括河东大学的仓教授的。 杨锐第一次见仓教授,还是平江生物研究所的所长沈平辉居中介绍的,当时是西捷工厂刚刚投产,杨锐做出了超品质的大晶体辅酶Q10,而仓教授重复实验未能成功,想要“探讨交流”未遂。 杨锐环视一周,暗自评价,就以仓教授实验室目前的实验条件来说,估计重复实验依旧难以成功。 西捷工厂虽然是个工厂,那也是投资数十万美元的工厂,基础设备比仓教授的实验室好了太多。 工厂的技术条件比实验室的技术条件还要好,这也是很令人唏嘘的一件事。 杨锐瞥了一眼姚悦,心想:是该早点把她从这里拉出去了。 姚悦以为杨锐是在用眼神询问自己,笑笑道:“仓教授马上就来,前段时间,他一直在看有关钾离子通道的论文,估计和你有很多话聊。” 杨锐哑然:“我不是来找他聊天的,再说了,我上次见他的时候,他不是在做辅酶Q10的重复实验吗?后来你帮我做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的时候,仓教授好像表现的也挺有兴趣的。” “因为做了也不能申请专利,所以就不再做了。”姚悦轻笑道:“不知道是谁,把有关辅酶Q10的专利都给注册了。以前的时候,仓教授都是重复做一些欧美的专利实验,然后在中国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