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11节 (第6/8页)
……”朝廷很快就会发行这套银币。 他在朝时未竟的事业,北客小友走出了第一步。 又看那些精美的图案,邹老夫人言道:“这样细致的纹路,竟也能镌刻在银币上。”她越看越觉得“长河入海”像是她送裴少淮的那幅画,经过化简而成。 邹阁老同裴少津、徐言成说起往事,他言道:“我最是惭愧的一件事,便是身在户部尚书之位,却未能阻止朝廷大量印发宝钞。每多印一张宝钞,便等同于空手偷走一个百姓半年的收成,以至于朝廷失信于民,一贯宝钞只值几十文钱,甚至无人肯收肯用。” 宝钞几近沦为废纸。 他愧对他的官职。 等到朝廷稳定了,他也已入阁,邹阁老想要设法挽救朝廷宝钞,结果身陷党争,所提谏言不了了之。 所以当他看到新的银币才会那么激动。 邹阁老的目光落在裴少淮的信末—— “晚辈能够谏言成功,非晚辈见识何等独到,而是沿着南居先生曾经铺好的路,走完了最后一步。” 若非邹阁老在位时已经打好基础,岂会裴少淮一提铸币权,天子就同意了呢? 天时地利,裴少淮在恰好的时机,重提“旧事”,这份功劳不是他一个人的。 第116章 新银币正式发行,过程小有曲折,但总体是顺利的。 兵部会同顺天府衙,临时征用京都内的大小钱庄,又遴选精干小吏负责称量碎银、估量成色,按价给老百姓换成等额的新银币。 制造银币过程产生的火耗、消磨,皆由朝廷承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