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11节 (第7/8页)

 用裴少淮的方法制造银币,批量严控,产生的火耗并不多,远在一成之下。

    因前期造势好,又无须承担火耗,百姓“有利可图”,所以京都百姓们热情高涨,各处钱庄的兑换窗口皆挤满了人,争先恐后要兑换新币。

    兵部赶紧借调府衙衙差看管秩序,才顺畅了许多。

    百姓拿到新银币,发现银币镌刻的图案比贴出来的样示,还要更精美几分。有人企图拿银币炒利,但随着朝廷加大发行量,这些歪心思不攻自破。

    太仆寺押运新制银币南下,南直隶应天府亦同步发行新银币,江南之地素来富饶,所需要的钱币量比顺天府高出三倍不止,涌起一股家家户户换银币的潮流。

    一个多月后,新银币已经在京都城内开始流通。

    这日,裴少淮出来办事,午膳时在贺相楼点了几个小菜,喝了两盏茶。

    结账时,“客官,一共两百七十八文。”长舟从荷包里取出二钱、一钱的银币各一枚,排在柜台上。

    老掌柜笑呵呵用指心捻了捻银币,动作很是不经意,马上就收下了,找给长舟二十余个铜板。

    裴少淮注意到掌柜这个验钱的动作,遂倚在柜台前,问了一嘴:“掌柜无需辨别银币真伪、质地成色吗?”

    掌柜见裴少淮虽穿着寻常衣袍,脚下却是一对官靴,笑应道:“回官老爷的话,眼下这样的银币,只有朝廷做得出来。”摸一摸纹路就能辨别,他又道,“官老爷看一看这个就知晓了。”

    掌柜从柜中取出一枚五钱的泰山币,又取出一枚翻砂铸造的劣币,并排放在一起,对比明显,一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