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六) (第7/7页)
因秦帝国搞起钳制人文思想的政治运动,到是给今本《周易》及学术,带来了一次复兴繁荣发展的契机,也正是秦统治者认为《易》(即今本《周易》)为筮卜之事或《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易》书,故传授者不绝,才有了《汉书》里的那些说法中的多家《易》说,还有《易传》数篇,是否就是帛书《易传》里的那些内容呢?就不得而知了。但汉人传下来的“易学”来看,就是筮术易(即象数易或阴阳灾异说),筮术易说是秦汉帝国并不禁止的学问,才有了西汉孟氏的卦气学说和京氏的阴阳灾异“易传”学说。 《易传》里的《系辞》、《说卦》与西汉筮术易学说,并行不悖,都是亦巫亦理的学说,可见《系辞》是秦汉之际产生的。 《系辞》无论是战国末期(在上面说的秦汉之际,并不排除战国末期出现的帝制运动时期,战国末期秦、齐都曾一度称帝号,说《系辞》是帝国时代的产物,包括战国末期王权专制上升的那个时期)或是西汉初期,都没有本质区别,都不影响《系辞》文的内容性质。因为那一时段,即使战国末期时代早已完成了帝制理论。战国末期与秦始皇统治的短暂的十几年进入汉帝国,这一时段的政治思潮没有本质区别,王权专制理论与实践都已成熟。这时期都需要“天尊地卑,贵贱位列”的等级秩序。更可况为等级秩序所需要而麻痹人民的筮卜(沟通窥视天命的工具)之学,秦帝国里并不禁止,汉帝国里也一样。并且这一学问得到升华,并得到皇帝的信任,才得以汉象数易学(筮术易学)的繁荣与发展。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