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_第二十八章 回顾虾夷事(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回顾虾夷事(下) (第3/7页)

不管埋,能活着回来算你命大。

    久而久之两班人数出现了断崖式的暴跌,最终恢复到了相对合理的范围。

    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感叹朝鲜先祖李成桂的先见之明,如果明朝建国之初老朱头有这样的眼力见,也不至于最后被藩王宗亲子嗣的俸禄拖垮了朝政。

    还记得老朱当初制定分封制度时候刘基就提醒过,这样分封下去国家财政可能受到拖累,事实证明他说的还是轻了。

    就老朱家下猪崽子那个速度,不论母妃贵贱,嫡长子继位原爵,其他诸子降等封爵的套路,可不是老朱最初所认为了最多一年十万两可以打发的。

    到了嘉靖时期,皇室后代已经达到了四万五千人之多,而万历年间,宗室已经扩张到了十五万的人口。

    嘉靖年间,全国赋税粮食总共有2285万石,而藩王就消耗了853万石,这都已经超过了所有朝廷官吏加起来的总俸禄了。

    就山西省来说,在1562年,藩王俸禄有213万石,但是当地的存粮也不过152万石而已。

    万历年间,在宗室身上花费的钱财就占了全国总开销的三分之一,而三大征所耗费的财力也只能赡养宗室三年而已。

    宗室如此,明朝何以救国?

    事实上如果老朱头当初参考了朝鲜的从母法来规范全国上下的继承权问题,明朝的藩王俸禄问题能解决一大半。

    纵使有文官党争误国,明朝或许依然能苟延残喘到工业时代犹未可知,哪里还有东北的野猪皮什么事。

    这点倒是提醒了秀家,就德川幕府后世庞大的武士人口,在秀家掌权之后,或许可以参考朝鲜的从母法拖延化解。

    收~回到朝鲜问题。

    在壬辰倭乱之前,朝鲜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