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_第八十二章 壬辰倭乱(15)第一次平壤之战(上)(5.2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壬辰倭乱(15)第一次平壤之战(上)(5.2K) (第5/9页)

下雨的缘故,平壤周围的山谷起了一些雾气,成了明军绝好的掩护。

    历史上对于这段历史的描述有些差异,朝鲜的官方食疗《宣祖昭敬大王实录》认为祖承训之败是因为被日军提前探明了情报,这才在平壤城内中了埋伏所致。

    而明人诸葛元声的《两朝平攘录》则认为是连日下雨使得明军骑兵马蹄受损,再加上日军主动袭击安营扎寨的明军时候,人人佩戴【鬼头狮面】面具,马匹都带着【龙】、【象】、【虎】面具惊吓到了明军士卒这才导致的溃败。

    而朝鲜都检查使柳成龙在自己的《惩毖录》中明确记载,根据前方溃卒的回报,日军对于明军突袭平壤起初是准备的。

    彼时朝鲜的外戚,李昖的小舅子兼女儿的亲家,朝鲜兵曹左郎朴东亮在记录壬辰倭乱的《寄斋史草》中,甚至记载明军用大炮轰破平壤城门发动袭击的记录。

    这一点与日本史料《丰太阁征外新史》和《大日本编年史》的相互应证的。唯一的疑问是,下雨天明军是怎么让大炮激发的呢?

    在《丰太阁征外新史》和《大日本编年史》中都有日军对于明军的袭击毫无防备,甚至日军来不及披甲,松浦镇信父子便与明军短兵相接,松浦镇信膝盖中箭被救出来医治的记录。

    经过对比你就会发现,三方的历史记录中存在的矛盾究竟应该以哪一方为准。

    事实上日军若是真的如《两朝平攘录》所记录的,人人皆带鬼面,马匹也带面具的话,很明显是受到了口口相传的评说的影响,又或者是在为明军之败强行挽尊罢了。

    后世很多文艺作品和游戏作品中(全战幕府)对于战国日本精锐的任务刻画,也很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