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壬辰倭乱(28)洛川之战 (第2/8页)
面的将领们商议出一个方案出来。 待到第二天一早,明军将火炮运到最前面,对着三方城便是一轮炮轰,也宣告这三方城攻势正是展开。 由于洛川谷底的宽度不够,明军火炮展开宽度被无限压缩,一排只能安置一门火炮呈60°斜角向对面的三方城炮击,这就意味着这次炮击的火力远没有此前平壤和开城来的激烈。 三方城的城基是夯土石砌而成的,左协李如柏部也没有特别大口径的红夷大炮,最大的身为大将军炮也不过2000斤,炮射口径大约相当于欧制的18磅火炮。 这样的口径已经不是日军所能承受的了,重达15斤的铁弹从炮口射出,直接将三方城的石垣砸出一个缺口,连带着后面使用铁炮射击的足轻一起带走了性命。 其实当火炮口径达到12磅,就已经不是普通的砖石墙体可以承受的冲击力了,若想承受这样火炮的设计,只能将墙体宽度做的更宽,材质选用的更坚固,而这些显然都不是入朝日军在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李如柏从开城原来,随身携带的重炮弹药并不多,为了珍惜后面攻击咸镜道所需要的弹药,仅仅在炮击3轮,轰开了几个缺口之后便下令停火,让士卒乘着虎蹲炮射出的实心弹向城头发起攻击。 明制大部分虎蹲炮实心弹的弹丸大约是2~3磅,极端的大虎蹲炮的弹丸最多是8磅左右,综合来说明制虎蹲炮大约相当于欧制的超级大火铳和6磅火炮,是步兵主要的随军火力。 但是在洛川谷地,还是刚刚那个问题,火炮的展开宽度不够,本来就是小口径火炮的虎蹲炮,不能以数抵量的对三方城堡造成足够的压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