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一) (第4/6页)

传统易学”实乃是以“象数”学说对今本《周易》作出的种种解释。以“象”解释《周易》发端于春秋,并保留在《左传》一书里。以“象”解释《周易》,也是巫史“以《周易》筮之”之后产生的先秦“易学”(即《周易》学术,因先秦时期《周易》又称“易”)。先秦的“象易学”,在先秦里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用“八卦”取象来解释“繇式”《周易》的义理,而还没有出现以“数”(即“九·六”爻题、爻位)及“阴阳”去解释“繇式”《周易》里的义理。以“象数”、“阴阳”解释《周易》,是“卦爻式”《周易》文本定型后的“易学”(即“传统易学”)。春秋巫史用“繇式”《周易》卜筮出现在前,即以“八种物象”(即天、地、风、火、雷、泽、山、水)比类、附会人事吉凶在前,而此后才出现以“象”解释“繇式”《周易》里的义理,这是《左传》一书里所记载。后来“繇式”《周易》被改造成“卦爻式”《周易》,而以“象数”解释这部“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的学术(即“传统易学”),自汉至今是历久弥坚。也正是先秦里的“八卦”筮卜,对后来的“象数易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后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里产生出浩如烟海的“易学”书籍,无不是以“象数”解释《周易》(即传承下来的那部卦爻式《周易》)。传统“易学”根本没有所谓的“义理”与“象数”学派之分。而传统上却把“易学”分为“义理”与“象数”派,这是错误的认识。因为后封建时代里的“易学”,所解释的对象是“卦爻式”《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