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三章 乞活之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乞活之种 (第4/10页)

给他们武器,帮自己打仗不香吗?

    于是,乞活军又卷入了军阀混战。

    五胡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后,乞活军的主要活动也随之自发的转变为抗击民族敌人--匈奴刘氏和羯胡石氏。

    311年,洛阳被匈奴刘氏攻陷后,大河以北的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和河南的陈留(今河南开封东),是乞活军主要聚集的两个中心区域。

    长期的战斗,使乞活军总结出了乱世乞活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集团的建设。

    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乞活军也统一起来,组建了半军半农的武装组织。没有财产、没有住所,纯粹的无产阶级,只为了吃口饭活命,这样无后顾之忧的部队,打起仗来是异常凶悍的。

    乞活军在开战之前,根本不考虑先拭目以待再抗议再遗憾再发最后通牒才打,而是二话不说掳袖子上去就群殴。在与胡人长期残酷的斗争中,磨练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以骁勇善战、组织严密、韧劲足耐力强著称,可称为中国古代最凶猛、最强劲的特种部队。

    乞活军中有一个叫冉良的猛人,字弘武,滑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自幼就舞枪弄棒的,11岁时就已能统率族人与胡人作战,膂力过人,所向无前。

    冉良还颇具民族意识和爱国情节,其曾率族人从魏地(今河南)过江,投奔江南的东晋,要求晋室出兵,一同北伐。

    结果,偏安江南的东晋,却根本没看上这群破衣烂衫要饭的。冉良无奈之下,只好北返。不过,这次南行也不是没有收获,东晋朝廷感念冉良的民族气节,给了其相应的政治待遇,封其为晋“建节将军”。

    当然,这个封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